时光里的中秋月

作者刘雄2025-10-06 13:29:00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记忆里上世纪的中秋,总裹着一层淡淡的桂花香。那时没有精致的礼盒月饼,母亲会提前几天用脸盆和面团,把碾碎的花生仁包进去,烤得金黄的月饼刚出炉,我就急着伸手去拿,总被父亲笑着拍开:“等凉透了,和月亮一起吃。”

  天黑透后,父亲会搬出自家做的木桌,摆在院子里的枇杷树下,母亲端来切好的月饼,还有一壶温好的米酒。没有彩灯,没有喧闹,只有月亮慢慢爬上来,把银辉洒在父亲的身上,落在母亲纳鞋底的针线筐边。我啃着月饼听他们说话,父亲讲中年时由于性格的原因,在新疆、内蒙古避难,中秋夜望着月亮想家的故事。母亲轻轻地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月光下,他们的影子挨得很近,风吹过枇杷叶,沙沙声像是在应和。

  如今,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离开了老家,木桌也不知去向,可每次中秋看到月亮,总想起那个院子里的夜晚。原来最好的中秋,从不是多热闹的排场,而是父母坐在月光里的模样——他话不多,她笑眼弯,月光落在他们身上,就成了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团圆。

  虽然,今年中秋的月亮,少了几分节日的仪式感,却多了几分踏实的慰藉。中秋的月亮会落,但生活里的温暖不会。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早已像月光一样,悄悄洒在往后的日子里,在每个需要力量的瞬间,轻轻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