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井坡镇:方寸之间载乡愁 村史馆里续文脉
漫步在汝城县井坡镇大村村新屋组古村落中,脚下青石板路清脆作响,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便踏入了村中的文化馆,一段段无声的文字,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古村落的悠悠岁月。
大村村位于井坡镇东北部,2019年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内祠堂巍峨,朝门错落;梁柱上的木雕纹样精巧绝伦,六座大小公祠、家祠星罗棋布,不仅装点了古村风貌,更赢得了“中国古祠堂之村”与“古屋之村”的美誉,而文化馆所珍藏与讲述的,正是这些凝固于砖瓦木石间的故事和绵延不息的文化根脉。
为了留住历史记忆、展望未来发展、传承文化根脉,井坡镇政府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积极同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党史研究室等部门沟通衔接,深入挖掘大村村居变化、能人事迹。
2025年,井坡镇首个村史文化馆在大村村正式建成。馆内分设了政区沿革、乡村发展、建筑文化、人物事迹、崇学敬教、人才文化展示等多个主题板块。
内容涵盖了汝城县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域划变迁、湘南地区传统民居典范大村古民居建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留存、崇学敬教的文化传承,以及大村历史名人事迹。
如勤政为民、重教育人的老党员朱梅生;倡导出洋留学的朱鸿渐;育四子成才的朱其音;支持青年赴延安抗大的朱子山;不顾危险肩挑炸药炸闸门的游击队员黄普徳;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传播的民国翻译家“大村二应”——朱应祺、朱应会(二人合译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唯物历史理论》等书籍)。
这些板块全面展现了大村独特的人文景观、传统习俗和特色文化。
大村村史馆的建设充分结合地域特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以史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该馆不仅引导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乡土情怀,还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如今,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村史文化馆,已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它不仅让村民在触摸历史中增强文化自信,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在这里,每一块展板都在诉说着乡愁,每一段故事都在传递着希望,让大村村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