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教协同研课 构建英语思政育人新范式

作者邓意2025-06-27 21:14:37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6月27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联合娄底市杨红网络名师工作室举办“课程思政融入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晓东致开幕词,以"协同育人、赋能教学"为核心,对高校与基础教育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全程参与活动,为研修提供学术引领与资源支撑。 活动中,首席名师杨红以“345实效课堂模式建构”与高校师生深度互动。

  胡瑾教授作为活动负责人,以UGS协同视域下的英语课程思政逻辑为研讨锚点,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切入,系统阐释 "语言能力 — 文化意识 — 思维品质 — 学习能力" 四维目标的融合路径。当谈及 "如何量化思政育人成效" 时,她创新性提出 "三维观察法":既看学生在 "职业规划" 写作中对 "平凡职业社会价值" 的表达深度,也关注听说课上学生描述国内景点时的情感投入度,更追踪课后 "志愿服务计划" 中体现的行动转化力。这种将抽象育人目标转化为可观测教学行为的专业引领,让在场师范生领悟到 "课程思政不是概念灌输,而是通过语言实践实现的价值渗透"。

  下午的研讨环节呈现"理论碰撞实践"的热烈氛围:外国语学院教研室主任刘欣磊从基础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南的理论维度出发,剖析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政融入逻辑;娄底市初中英语教师蒋建锋则结合课堂实践,就"如何避免思政元素生硬植入"等问题展开探究质疑。邓意以"职业规划"单元为例,提出"文化对比教学法",引发在场教师对"如何在词汇教学中自然渗透文化自信"的激烈讨论;杨红工作室成员肖信则以自身执教的"志愿服务"写作课为例,分享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社会责任意识,其"让思政元素从语言实践中生长"的观点获一致认同。

  现场研讨采用“双轨记录”机制:高校团队侧重理论框架梳理,基础教育团队聚焦实操难点突破,双方在"345实效课堂模式"的细化应用、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议题上形成12项共识。外国语学院张院长表示这种"高校理论支撑+一线实践反哺"的研讨范式,既彰显学术严谨性,又兼具教学指导性,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本土化实践提供多元视角。

编辑: 刘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