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苗拳的成功裂变: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作者范如虹 张永善2024-02-14 22:12:46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武术世界》杂志在2023年初推出《300年历史,一个人传承/对绥宁苗拳抢救性挖掘保护的调研》一文后,绥宁苗拳师傅唐朝仪找不到传人的苦恼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如今一年过去了,绥宁苗拳的发展情况如何?唐朝仪师傅找不到传人的担忧还存在吗?

  受广大读者的委托,2023年12月21日,《武术世界》杂志总编范如虹与邵阳市武术协会主席张永善又一次来到绥宁,走访了绥宁县文旅广体局、县武术协会、长铺镇第一小学,在“绥宁苗拳申遗暨武术进校园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绥宁苗拳已经进入多所学校,学练苗拳的学生接近万人,绥宁苗拳还进入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术进校园工作也出现在县文旅广体局2024年工作规划之中。

  绥宁苗拳内容广泛丰富,综括起来有徒手、器械、点穴等,动作严密,拳型紧凑,兵器原始,动作干练,活动面积小,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反映了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山深谷的地理特点,具有地方民族的显著特点与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苗拳曾一度被当作全民族的武备活动来开展。

  绥宁苗拳的传播途径有别于其他武术拳种,在过去主要通过道教传承,且融合了道家文化与道医文化。可以说是拳道不分家。在麻塘苗族瑶族乡江抱村,79岁的伍秀荣家里供奉有道教祖师爷,而这位祖师爷也是苗拳的主要传承人。伍秀荣会元极气功,用道医治病,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女道士与女道医,杨戏也唱得非常好,舞蹈动作里就有诸多苗拳的武术元素。

  历史上绥宁苗拳最高光的时候,习练苗拳的人高达数万,因为苗拳融合了道家文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人为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发展滞缓。改革开放后,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毕竟绥宁是山区,经济不发达,打工挣钱能养家糊口,脑瓜子灵泛的在外见了世面,学了技术,就留在外面创业经商了。而学拳并不能养家糊口,年轻人不愿学,而老一代苗拳传承人却是一年年减少。在偌大的绥宁,苗拳日渐式微,到最后发现懂苗拳的竟然只剩下年近六旬的唐朝仪一人了。

  作为一个载体,绥宁苗拳记录了苗族文化的价值与传统,既是立体的文字,又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舞蹈,绥宁苗拳如果这样从一而“终”,不仅仅对邵阳地域文化有严重伤害,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损失。

  对绥宁苗拳的抢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唐朝仪一个人的苗拳独角戏,能不能“唱”下去,会不会从一而“终”?许多人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绥宁这片神秘的土地。

  为了不让老祖宗传下来的苗拳断送在自己手上,唐朝仪开始了艰难的苗拳救赎行动,但几年的跌跌撞撞,发现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年轻人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大多年龄偏大,学拳兴趣不高。别人家的孩子不学,自己家的总可以吧,他转身做自己孩子的工作,并将学拳上升到了家族荣誉的高度,这苗拳现在只有咱唐家会,可不能丢在咱唐家手上了。可孩子们在外闯荡,不愿回家,唐朝仪最后也是弄得没了脾气,自己也跑出去打了好多年工。

  绥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作为绥宁苗族代表性文化,苗拳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但苗拳的未来并不容乐观,就像唐朝仪家不远的麻塘溪口河床,这里是全县海拔的最低点,海拔仅有205米,而绥宁苗拳已经远远低于这个海拔,随时都有被河水“倒灌”的灭顶之灾。

  在外打工的唐朝仪牵挂着苗拳的发展,这位绥宁苗拳唯一健在的传承人,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从整理家里保存的拳谱资料入手,开始了拯救绥宁苗拳的艰难行动。

  在偶然了解到绥宁苗拳发展的窘况后,绥宁县武术协会主席彭德将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绥宁苗拳,2022年底,彭德为绥宁苗拳专程来到了麻塘乡。在观看了唐朝仪包括拳、棍、刀、枪在内的苗拳表演后,彭德又查看了苗拳拳谱等珍贵资料,彭德对唐朝仪说:绥宁苗拳,我们一起来保护开发。

  从麻塘乡回来后,彭德带上整理好的文字材料连夜驱车前往邵阳,市武术协会主席张永善也是性情中人,听了彭德的介绍后表示:唐师傳不是担心没人学苗拳吗?我这个市武术协会的主席可以拜他为师,带头学。

  彭德赶忙解释:你如果要拜师的话,只能成为我师弟了,因为我已经正式拜过师了,算是苗拳传人了。

  张永善哈哈大笑:绥宁苗拳有你这样优秀的传承人,辉煌指日可待。

  张永善带着彭德向市文旅广体局汇报,主管副局长曾克平了解情况后指示:抢救绥宁苗拳,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可以考虑借助武术进校园这个平台,扶持绥宁苗拳进校园,市里组织的校园武术比赛,武术协会也要组织绥宁苗拳的队伍参加。

  与此同时,张永善向省武术协会反映了绥宁苗拳的情况,引起了省武协的重视,2023年3月31日,《武术世界》杂志与邵阳市武术协会、绥宁县共同组织了绥宁少数民族武术“苗拳”抢救性挖掘整理座谈会。邵阳市文旅广体局扶持苗拳进学校的专项资金也顺利用拨付到位,市文旅广体局三级调研员孙建成是邵阳校园武术的主要推动者,多次前往绥宁了解,现场解决问题。6月23日,原湖南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湖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杜利民专程前往绥宁调研苗拳,表示省武术协会全力支持绥宁苗拳的发展,只要绥宁苗拳的资料整理出来,省武协负责出版。

  绥宁少数民族众多,风情浓郁,全县有8个少数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苗、侗、瑶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3%。作为古楚文化向大西南退移的重要见证和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有上堡侗寨、大团侗寨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地,有寨市、大园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绵延至今,生生不息,神秘而温暖。其中,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既承载了苗族千年历史,更是传承孝道亲情、欢乐家风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绥宁县文旅广体局主管副局长李家玲告诉记者,绥宁苗拳已经是县级非遗文化,包括苗拳在内的武术进校园写入了局2024年工作规划,苗拳将与国家级非遗文化四八姑娘节有效融合,助力绥宁旅游、文化和经济建设。

  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长翠介绍:长铺一小创办于1936年,有学生2760多人,我们的体育课、兴趣课、大课间操就是学武术为主,学生和老师都会打几路苗拳,在全员普及苗拳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校园武术队,在省、市武术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各省市都成立了武术挖掘领导小组,湖南也挖掘整理出了巫家、洪家、薛家、岳家四大拳种,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巫家进了国家级非遗文化目录,而其他几个拳种现在却是踪影难觅了,令人唏嘘不已。经过乡、县、市三级政府和县、市及省武术协会的共同努力,对绥宁苗拳这一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行动,取得了重大成功,绥宁苗拳一个人的江湖独角戏,已经演绎成大气磅礴的大合唱。绥宁苗拳已经实现了由一个人向一群人裂变,由点向面裂变,由村向县市的成功裂变。

  在对绥宁苗拳文化的挖掘与武术传承上,邵阳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流年笑掷,未来有期,绥宁苗拳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 范如虹 张永善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