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朋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了帮女儿带小孩,我与老婆退休之后便跟随女儿来到了她所工作的这座网红城市,开启了从乡村到城市的新生活。
应该说,我和老婆都属于随遇而安的人,加上有女儿在身边,我们很快地适应了城里的新生活。
城里自有城里的特点。交通很方便,购物、就医、游玩等比乡下更为便捷。
尤其是城里的夜生活十分丰富,晚上如同白天,大街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我与老婆都有一份退休金,解决温饱问题是不成问题的。换言之,物质生活是基本可以满足的。
新来乍到时,最难适应的是熟人实在太少,更别说好朋友了。
渐渐地,也接二连三认识了一些人,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但这些都只是“点头”之交。
相比之下,老婆认识的人明显比我要多一些。
这点从每天傍晚的散步可以印证。
在散步途中,老婆不时会撞见“熟人”,笑着互打招呼,我以老公的身份陪笑示意。
老婆在城里的“朋友”比我多,全凭兴趣爱好使然。
听老婆讲,她最初认识的那批朋友是“舞友”。
这里得多说几句才可讲明白。
听说我们现在所居这个小区原先是不兴跳舞的。
这里所指的舞是娱乐大众锻炼身体的广场舞。
只是因为楼盘第二期进居了一大批包括我老婆在内的“带孙族”奶奶们后,在她们的带领下,小区便舞动开来。
只是后来,直到现在,最先引领跳舞的那批基本上都不跳了,坚持跳下来并且越跳越好的反而是被激发的第一期的老业主奶奶们。
老婆退休前在乡下曾学跳过广场舞,有一点基础。
在跳舞的过程中,自然结识了一些朋友。并且大都是这座城市本地的朋友。
尽管老婆很久不跳舞了,但这批最先认识的“舞友”至今相见仍打招呼。
我不跳舞,自然没有舞友。
老婆认识的第二批朋友是帮子女带娃的这批同龄人。她们大都来自乡下。
这批“朋友”不是太多,也就十来个吧。基本上是同一小区里小孩年龄相仿的那批老人们。
为了带娃相约出行方便,还专门建了一个群。这批朋友其实也可以说是我的“朋友”,因为带娃时我与老婆通常是一路同行。
只是同样地,这批朋友来自四面八方,本就素不相识,彼此以“某某奶奶”、“某某外婆”称呼,倒也清清楚楚,自自然然,顺顺当当。
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愿将这批朋友美其名曰:“带友”!
老婆的第三批朋友是“牌友”。看上去,这批朋友比上两批都要多。
老婆原本就有这方面的业余爱好,加上现在“四个朋友”之类的棋牌室满街都是。
牌友如云,一拍即合。
这些牌友也不知姓甚名谁,私下里以“高女人”、“四栋的”、“八楼的”等标注。
听她提的多了,我都知道了她的一些老牌友。
听老婆说,也有不搭理人的牌友。
即使和她同一桌打过多次牌,在路上相遇时视而不见,形同陌路。
但这号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人毕竟比见面打招呼的要少很多。
老婆说,在这陌生的地方,认识的人越少越好。我想也真是的。
我不喜欢打牌。空闲时,喜欢写点闲适文字,自娱自乐,打发时光。
在这座城里,除了认识几个“带友”,我很少有其他说得上话可以见面打个招呼的“朋友”了。
为了驱赶内心深处的那份莫名的孤寂,我每天会忙里偷闲到朋友圈里逛一逛,分享“圈友”“文友”“老友”们的那份珍贵的日常,并为之点卯似的点个小赞,以示庄园人到此一游!
如此。而已。
作者 庄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