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上世纪武馆“三剑客”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范如虹2024-04-01 13:48:47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去常德采访,途经汉寿军山铺镇时,朋友说前面转弯过去就是万友武馆,想不想去看看?

  我来了兴趣:走过路过,当然不能错过。

  朋友委婉提醒道:这话题目前有些敏感,写文章的话要慎重。

  我说:把握好一个度就不会有问题,只写事实,不写事非。

  这是我“湖湘武术采风行”中的一个经历,却由此引出了我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武馆“三剑客”的系统思考与研究。

  提到湖南武术,杜心五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物。

  而论及湖南武术馆校,万友武馆也曾是不容置疑的存在。

  万友武馆在当下可能还是一个敏感词,能够搜集到的文字图像资料少得可怜,但并不会减弱我对万友武馆的兴趣。

  我曾通过转弯抹角的关系试图联系一些在万友武馆“经历”过的人,但他们似乎忌讳,并不愿提起当年在武馆学武的体验。

  避谈万友似乎难以还原当时湖南武术馆校发展的历史,既然难以规避,就坦然面对,本人就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武馆“三剑客”中的南北、东方、万友集合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意在让大家重温一下当时浓厚的武术氛围。

  1982年,2月1日,电影《少林寺》上映,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竟然卖出1.6亿的票房、

  尚武善勇的湖湘大地,因为喜欢《少林寺》而涌入嵩山学武成为了年青人的时尚。

  一些敏锐的武术人,捕捉到了广阔的市场商机,趁热开起了武术培训,一批武馆应运而生。

  其中以汉寿县的万友武馆、新化县的东方武馆与南北武馆风头尤盛。

  万友武馆由刘万友创建,东方武馆由晏西征创建,南北武馆由邹寿福创建,三馆创立时间几乎不约而同都是在电影《少林寺》上映后的1982年。

  这说明三人有着敏锐的商机把控力,善于抓住机会。

  同时,也说明三人具备了一定的武术实力。

  当其他人还是苦苦习武时,他们却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传武人了。

  他们借助电视媒体覆盖面广,能快速传播的功能,打造武馆品牌,带动了湖南武术馆校和武术产业化的发展。

  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南北、东方、万友武馆的影响是绝对外溢出了湖南,国内外来湖南学武的人络绎不绝。

  发展最鼎盛时,在国内多地都开了分馆分校,是名符其实的湖南武馆“三剑客”。

  如果说,少林寺及塔沟武校是靠电影带火起来的,那湖南武馆“三剑客”纯粹是武术人自已创立开发的。

  当时,政府对武馆的监管是多部门联动。据说,最宽松时多达五六个部门都可以批准开设武馆,看似多元化管理,实际上是管理粗糙。

  在那个传播手段相对单一的年代,武馆自然不会忽略电视这个重要的宣传平台。

  为了扩大影响,加之当时媒体对广告发布内容审查也不是很规范,导致一些武馆在广告内容、案例引用上打擦边球,甚至夸大虚构宣传,一切以出名为要,吸引生源为主。

  在事件营销上,万友似乎略胜一筹。

  偶尔有意无意间的出格炒作,受到过主管部门的约谈,但此类炒作却是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受益。

  无论是品牌美誉度,还是武馆的招生规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成功的,可谓是剑走偏锋,出“奇”出“新”取胜。

  当然,不按常理出牌越线,也带来了风险,为后来的经营窘境留下了隐患,埋下了伏笔。

  万友武馆当时是武名远播,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万友武馆也是"武"星闪耀、

  杰出人物有连续几届湖南省强民杯60公斤散打冠军的伍辉;力压群雄,在成都大运会为中国队拿下大运会首金的曹茂园、龙骄尔;世界冠军龙骄尔、亚洲冠军黄显杰、全国冠军李海斌、著名武术教练蒋练斌等。

  在湖南武馆“三剑客”中,南北武馆是我关注的重点。

  个人认为,南北武术文化已经形成了体系。

  南北人才济济,实力强大,杰出人物有文武奇才的冠军教头罗文奇,全国冠军陆东群(女)、谢长坚、曾湘斌、周乐其、陈瑞宏、曾杰文、沈伟斌,世界冠军史云岗。

  南北文化促进会在省内外都建立分会,彼此间的互动积极,武术氛围浓。

  相比万友和东方,南北人在融合地域武术元素的基础上,创编了虎拳和梅山太极拳,许多弟子凭借虎拳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夺取冠军。

  梅山太极拳更是在新化一域就成立了十多个辅导站,在省内外都有传承。

  虽然,南北武馆最后归属了东方体系,但在虎拳和梅山太极拳中,我们仍可窥视到南北当初的强大。

  群雄竞逐,三馆争霸,东方无疑笑到了最后。

  晏西征的武功或许不是最高的,但武商高,在武馆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显示了与众不同的视野。

  东方与南北都在新化县城,自然就形成了竞争关系。

  在最初与南北竞争并不占上风的时候,他巧妙地借用政策,疏通关系,在1990年通过新化县体委将刘正和策划成了派驻东方的武术总教练。

  1982年,湖南省武术协会在东安县正式成立,刘正和是省武协首届7名常务委员中的一员,他在武术界的影响力和在体委的身份,无疑将政府的政策资源与扶持也带过来。

  东方也是出了许多人才的,全国冠军谢冰艳(女)、刘贵华和谢杰,罗铁江、罗建兵、胡佐江等也是东方的翘楚人才,在重大赛事中摘金夺冠。

  后来在国家级武术之乡关键性检查验收、梅山武术由省级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上,武术情怀厚重的晏西征眼光“毒辣",主动出钱出力支持推进,从个体角度观察,他似乎做了“亏本”买卖。

  殊不知,晏西征获益也是甚丰,通过新化国家级武术之乡复检验收和梅山武术入选国家级非遗文化目录,彻底奠定了晏西征在湖南武术界的地位,成为湖南目前唯一的武术九段。

  在《武术世界》杂志创刊时,尽管我当时还不认识晏西征,但仍选择他为创刊号封面人物,这也是对他推动湖南地域武术发展的礼遇与致谢。

  四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最有名的武馆“三剑客”走上了不同的发展之路,万友武馆停办,武舍虽存,却是杂草丛生,荒凉中让人渭叹。

  南北还在办,却已归属东方体系,校名也变成了东方南北文武学校,合二为一,算是强强联合了。

  晏西征又开办了安正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成功转型。

  电影《少林寺》对湖南武术的影响是久远与深刻的,湖南有4位武术人参加了《少林寺》的拍摄,但更多的湖南人看了电影后直接去了少林学武,学武归来后也开起了武术馆校。

  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了今日湖南武术最重要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南北、东方、万友曾是湖南武术馆校中的铿锵三剑客,今天的湖南武术界无论是武术馆校的规模、青少年武术运动的发展,还是品牌赛事与武术文化,都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景象。

  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武馆“三剑客”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

  囿于篇幅和资料缺少的缘故,本篇对南北、东方、万友三馆只能是泛泛而谈,意在抛砖引玉,如果能够搜集到更多的相关资料,调研采访到更多的武术人,会陆续推出第二篇、第三篇。

  但可以肯定的是本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武馆“三剑客”的关注与研究,一定会坚持下去,也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

  作者 范如虹

编辑: 刘杏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