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明:痴迷红色收藏的韶山武协主席

作者范如虹2023-04-26 21:53:21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田海明,韶山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痴迷于收藏与开发毛泽东塑像、像章、书画图片等,并不遗余力将这些红色收藏品推广至全国。

  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在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布展,吸引了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曾有法新社记者参观后,连声称赞道:“毛泽东主席了不起!韶山人了不起!韶山的年轻人同样了不起!”

缘起地摊

  田海明是土生土长的韶山人,酷爱武术的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沉迷于红色藏品,而是因为年轻时的一次偶然机缘,才踏上了收藏之旅。

  1992年春节过后,20岁的他准备前往上海浦东淘金。在长沙火车站买好票、等候乘车的空隙,他看到一个卖石膏像的地摊,上面摆着众多毛泽东塑像。田海明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他捧起一尊毛泽东像痴痴观赏,并问摊主:“这塑像是你亲手做的不?”也许是被田海明虔诚的样子打动,摊主取出一副模具供他观摩。田海明反复揣摩,等到火车快开时,才依依不舍离开。

  到上海后,他没去求职,却参观了几家小型徽章厂,一个激动人心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酝酿成熟。从上海回韶山后,田海明已身无分文,他孤注一掷,向人借了400元钱,采购了石膏、麻棉塑料、油漆等材料,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雕塑,一开始总是做不好。有人笑他根本不是吃这碗饭的料。他没有气馁,凭着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稳定的出品。此后,他一边收藏、一边制作,率先在韶山创办塑像厂,一批又一批的塑像制品从这里走向韶山旅游品市场,他的收藏也越来越红火。

痴迷收藏

  有人说田海明“痴”。田海明说,不“痴”成就不了事业。他很多收藏,就是这么痴迷“请”回来的。

  1999年秋天,田海明得到消息,南京某个仓库外面有一尊巨型的毛泽东塑像,年代久远,很有收藏价值,他立马怀揣2.8万元现金直奔南京,问了好多人才找到。因时间久远,又露天存放,塑像早已布满灰尘,体内钢筋也都锈蚀掉了一大半,但仍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魅力。

  据考证,这尊塑像诞生于1952年,采用石膏、水泥、麻棉、钢筋等复合工艺制作,高2.8米、宽0.99米,坐落在当时的南京汽车站大厅内。后来,南京市汽车站搬迁新址,塑像则几番移位,最后被放置在仓库旁的屋檐下,仅搭了个简易的石棉瓦棚遮风挡雨。对方开价3万元,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2.4万元成交。塑像抬上车后,田海明口袋里只剩下200元,他只好和司机协商,先出100元加油,运输费到韶山再付。南京到韶山有一千多公里,一路驱车,辛苦异常。塑像最怕颠簸,防震的稻草一次次地松散,田海明则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去扎紧,生怕有半点闪失。塑像好不容易到达韶山冲时,田海明身上仅剩下5元钱。塑像后来安放在田海明的工作间,源源不断给他带来创作灵感。

硕果累累

  二十多年来,田海明耗资数百万元,收集了各种毛泽东塑像120多件、“文革”时期的像章3万多枚,以及1万多本(件)书籍、图片和其他肖像艺术品,同时还建起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大型收藏展览馆。

  其收藏的珍品有:全国最高最大的毛泽东金像、毛泽东“文革”大型雕塑像、毛泽东挥手金像、“文革”时期全国首发的《毛主席去安源》特大丝织画像、毛泽东“文革”巨幅彩画等等。田海明没有局限在保管员的角色,而是集收藏者、研制者、开发者为一体。他认为,毛泽东时期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时期,是真实的历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抹杀那个时期的记忆,反而应该通过红色藏品的展示,去展现伟人风采、传播历史文化。

  他说,他选择了这条路,就会将这条路走到底。

  作者 范如虹

编辑: 滕彤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