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明:辛勤耕耘三尺讲台,追梦教育汗撒乡村

作者易婧 杨友成2025-08-07 08:30:10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在苗乡城步,赧水河畔,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师者: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明灯引路,照亮前程;若良师益友,相伴成长。他,就是深受师生爱戴的语文、政治、地理教师陈正明,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教育事业,用爱与智慧培育桃李的教育工作者。

  1996年从邵阳教育学院毕业后,成为了城步苗乡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从三水中心学校的青涩起步,到永丰中心学校的稳健前行,再到如今县第三民族中学的蓬勃发展,陈正明用他那坚定不移的步伐,跨越了三十年的岁月长河,深深扎根在偏远乡村的教育热土上,用汗水和智慧,为乡村的孩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多年来,陈正明始终遵循学校的高标准要求,勤勉不辍地执行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陈正明认真研究教材,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精心策划与打磨。他撰写的教案,不仅注重关注内容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而且紧密贴合学.入到四十五分钟的宝贵时光,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出既活跃又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陈正明的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心灵的栖息地。他深谙语文教学的真谛,认为“文以载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心灵。在他的课堂上,《红楼梦》中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与学生促膝长谈;鲁迅笔下的文字化作利剑,直指现实。陈正明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他常说:“语文是心灵的窗户,既要让学生看到世界的广阔,也要让他们照见内心的光明。”这种寓教于乐、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碰撞。他曾给学生做《说想象》的讲座,深受学生喜欢。

  陈正明将枯燥的文言文讲得妙趣横生,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堂。

  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陈正明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诗词中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古人的情感。

  在传授写作技巧时,则采用案例教学法,剖析优秀范文结构与亮点,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课堂氛围的轻松与活跃。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更是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学生们围绕着课文主题、疑难问题等展开讨论,彼此分享观点,相互碰撞思维火花。对于主动发言且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则是耐心引导,循循善诱,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教育的深刻领悟,激发着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教育行动中,陈正明和孩子们的默契和互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陈正明还是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他深知地理知识涵盖广泛,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课堂就会枯燥乏味。于是,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讲“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时,他带来了地球仪和手电筒,在教室里模拟太阳与地球的运动。同学们亲眼看到地球仪在光照下,不同部位受光的变化,直观地理解了四季更迭的原理。这个简单又巧妙的演示,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鲜活,同学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从那以后,大家对地理课充满了期待,每次上课都像开启一场奇妙的探险。

  在陈正明的努力下,他所教班级的地理成绩在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从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鼓励每一位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他常说:“地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教会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希望你们能在地理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陈正明对地理教育的热爱和付出,不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也在学校里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地理老师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同学们心中那盏照亮地理知识海洋的明灯,激励着更多的学生热爱地理、探索世界。

  “我感觉我们跟陈老师相处的氛围是非常融洽和谐的,因为我们互帮互助,有时候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相处。做他的学生真幸福!”当过多年班主任的陈正明,深受学生喜爱。他积极践行班级民主管理模式,制定了详尽的班级规章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且以此成功打造出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委队伍。

  陈正明带领的班级,同学们集思广益,活跃于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活动,班级秩序井然,学风浓厚。作为班主任,每学期开学时,陈正明会和每一名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从学生的周记中了解他们的烦恼与忧愁。

  半学期后,他会召开一次家长会,了解家长们的焦虑与担心。每次考试后,他会与学生们逐一谈心,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放寒暑假之前,陈正明会花好几天时间走村串巷,去学生家中家访,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除了常规工作,班内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是陈正明重点关注的对象。陈正明坦言,农村的孩子因为父母大部分在外地务工,所以都比较缺爱,性格有些内敛,有心里话也不太愿意表达,所以他会多留心观察,把孩子们放心里。班内有一名学生因家中遭遇一些变故,学习热情锐减,还有了辍学的念头。陈正明先后4次来到这名学生家里,了解其家中经济条件困难后,陈正明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继续完成学业。学生深受鼓舞,初中毕业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这名学生很感激陈正明的关爱和鼓励,表示今后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正明从事教育事业已有三十年,怀着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和赤诚,他把心思都倾注在教育教学上,用一腔慈父般的亲情,用心用力用爱滋养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学生,深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褒奖。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