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凤:甘为教育不言苦,愿化春泥更护花

作者方第雄 张颖 吴婷2025-08-16 08:54:45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三尺讲台,二十五载春秋。从青丝到鬓角微霜,从西河镇鹅塘中学到上渡街道明德学校,刘一凤老师以爱为犁,深耕教育沃土,在平凡中孕育了无数动人的篇章。

春风化雨:唤醒迷途的“雄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在刘丁伟身上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当年,身材高大的刘丁伟是校园里的“老大”——上课捣乱、下课斗殴,初二即被劝退。当他的父亲带着他恳求刘老师收留时,那双迷茫中透着渴望的眼睛,让刘一凤心软了。

  她没有歧视,而是与他结成“忘年交”。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从人生理想到品德规范;一次次操场上并肩挥汗,引导他发掘体育特长。当纪律的约束内化为自律,当理想的光芒照亮前路,顽石终被焐热——刘丁伟主动认错、成绩攀升,最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毕业多年,他仍感慨:“没有刘老师当年的不放弃与信任,就没有我的今天。”

  刘一凤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无论是后来考入军校的罗亮,还是无数个曾被称为“问题学生”的孩子,都在她春风化雨般的感召下,找到了生命的航向。

点石成金:倒数第一的华丽逆袭

  2018年,刘一凤调入思源实验学校,接手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C1601班。这个班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更有以彭哲为首的十余名体育特长生,身材魁梧,个性张扬,纪律意识淡薄,曾公然挑衅教师。

  开学第一天,刘老师一袭白裙走进教室。彭哲背对讲台而坐,她微笑着轻扶他的肩,将他转向黑板。突然,一支墨笔飞落,墨汁在白裙上晕开刺目的黑。面对彭哲凶狠的目光与质问,她只是轻声说:“先上课,课后我们聊聊。”

  在办公室,她从彭哲的排球特长切入:“听说你是校队主力?以后你教我打球,我教你语文,如何?”惊讶掠过彭哲的脸。一个月后,他在月考作文中写道:“我们本想给新老师下马威,她却邀我打排球……这个老师,不一般。”真诚叩开了心门,豪爽与热爱点燃了信任。一年后中考,C1601班语文勇夺全校第一,彭哲等体育生均获110多分,他更如愿考入新化一中。毕业那天,这群曾桀骜的少年将刘老师高高举起,欢呼声响彻校园:“我们的语文成绩,占了半边天!”

匠心耕耘:讲台上的“魔法师”

  刘一凤的课堂,是思维火花迸射的磁场。为备好一堂课,她常伴孤灯至深夜——教材被反复研磨,资料堆叠如山,教案设计精妙如艺术品。她摒弃灌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钥,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在鹅塘中学任教时,她探索出分层复习法:串讲梳理、关键提问、图表归纳、多样练习……一张试卷的诞生,必先吃透教材、洞悉学情、精研命题技巧。她的教案期期被评为范本,分析透彻,设计前瞻,凝聚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这份匠心结出硕果:C204、C213等班级在西河镇期末质量检测中屡拔头筹;2013年,她带领团队创造“鹅塘奇迹”——全镇22个年级第一,鹅塘豪取16个,十年来首超中心学校;次年中考,学校历史性跻身全县十强,九年级团队荣获县“优秀教师群体”。

大爱无声:春风化雨润心田

  刘一凤的“爱生如子”,流淌在细微处。一杯递上的温水,几粒放在掌心的药丸,让生病的学生湿了眼眶;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班会,足以点燃少年心中的火种。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她分文不取,甘之如饴。

  她的爱更延伸至社会。困难学生、重病教师、孤寡老人,常收到她10元至500元不等的捐助;鹅塘中学美化校园,她捐500元;村里修路建校,她捐600元;学校图书室,她献上100本藏书……点滴心意,汇聚成河。

求索不止:教研路上的追光者

  “读书学习是我的生命之源。”中师毕业的刘一凤,从未停止攀登。她自考专科、攻读本科,赴湖南师大、云南、深圳等地研修。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甲,是她专业追求的见证。

  她更以科研反哺教学,倡导“行动+总结”。四篇论文从市奖走向省奖:《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浅析》获省一等奖,《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获市一等奖……四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从乡村教师困境到语文教学创新,无不凝聚着她扎根一线的思考。

初心如磐:二十五载护花人

  从青涩师范生到县骨干教师,从鹅塘中学的教导副主任到明德学校的教学砥柱,刘一凤老师用二十五年光阴,诠释了何为“春泥护花”。她的讲台下,走出了军人、运动员、大学生……无数生命因她而焕发光彩。

  “甘为教育不言苦,愿化春泥更护花”——这不仅是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更是她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那些被墨汁染污的白裙上,在深夜备课的孤灯下,在操场上与少年击掌的欢笑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师者以爱为炬,照亮学子前路,以坚韧为犁,深耕教育沃土的动人身影。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正在于以不熄的爱心与智慧,唤醒每一颗沉睡的种子,静待每一树繁花的盛开。

编辑: 刘菲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