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我们一家去扫墓
清明,要么是倾盆大雨,要么是艳阳高照。可今年的清朋与往年不同。清晨,有点阳光。到了8点却伴着纷纷细雨,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在岁月的长河中晕染开来。这个特殊的日子,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缅怀,牵引着我们回到故乡,去祭扫长眠于青山之下的亲人。
上午8点多,我们踏上了那条熟悉又略带陌生的乡间小路。路旁的野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肆意生长,带着蓬勃的生机,又隐隐透着几分荒芜之感。山峦中的野花星星点点,白的、紫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默默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
我们去扫墓的地方有四处:我父母和奶奶葬在老坟山里、老奶奶葬在周家园、爷爷葬在大坟山、老爷爷他们葬在屋背后的菜园里。他们相隔不远,一上午就能完成任务。我们先去老坟山,先祭拜我的父母和奶奶。远远地,便能望见那片墓园。它安静地坐落在青山怀抱之中。走近些,墓碑林立,每一座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人生故事,每一座都铭刻着亲人无尽的牵挂。
站在父母的墓前,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记忆中的父亲,是朴实的。那时他因说了几句耿直的话,被下放回家。他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他会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间地头;会在夏日的夜晚,摇着蒲扇,给我讲述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如今,物是人非,眼前只有这冰冷的墓碑,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的字,那一笔一划,仿佛都饱含着父亲对我们的爱。我们开始清扫墓前的落叶和杂草,动作轻柔而庄重,像是生怕惊扰了沉睡的父母。一会儿,清扫完了,就挂抢,把香和烧纸,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念了几句想说的话。然后点燃鞭炮。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我们的思念与牵挂,飘向远方。
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很少说话,只有偶尔的几声叹息,在寂静的墓园中回荡。此时,语言似乎变得苍白无力,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到了这默默的祭扫之中。孩子们也一改往日的活泼,安静地站在一旁,他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生死的含义,但也能感受到这份庄重与哀伤。
祭扫结束后,我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独自在墓园中徘徊。看着周围的人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低声哭泣,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悲伤、思念、感恩都汇聚在一起,让清明这个节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首过去,铭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爱与温暖的人。让我们懂得珍惜眼前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时光。当我转身离开墓园时,心中虽依旧哀伤,但也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刘雄,湖南新化人。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且行且歌》、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