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义,感悟红色会址

作者刘雄2023-07-16 22:29:45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遵义是中国共产党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因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那段生死攸关的历史而永久地载入史册,成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对于遵义,不知去了多少次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随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协会去贵州采风。另一次就是我们民主党派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次,县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谈心谈话。7月16日,我们根据县委统战部的安排,在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杨铁贞的带领下,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和展馆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每一次,我们的灵魂都会得到洗涤。每一次,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

  在人山人海中,我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墙体上镌刻着毛泽东的《长征》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诗词,我在中学读书时学过,后来不间断地阅读过,如今遇见,温故而知新,我激情奔放。

  跟随讲解员的指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遵义会议会址,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是原国民党二十五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楼房是民国三十年代建设的,当时是遵义市和乃至贵州省宏伟奢华的建筑,耗资巨大。小到彩色的窗玻璃均来自海外,可以看出当年军阀的巧取豪夺。

  时至今日,八十八年弹指之间,无论从建筑设计和风格都仍然引领建筑业的潮头。然而就是在这座宏伟建筑里,召开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根本转折的重要会议,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5年1月15至17日,在这里举行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它结束“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当长征中红军力量多次遭受严重损失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内,心里肃然起敬。遵义会址几经修缮,依旧保存得非常完好。陈列馆里的史料、照片,详实记载着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篇篇翔实的资料,我们仿佛看到会议中唇腔舌剑的激烈场景,我们又仿佛看到了两天两夜后老革命家们眼里布满血丝的豪迈神情,没有他们抛弃个人功名利禄、抛弃个人小家为国家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哪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所看到每一件革命先辈用过的物品,尽管时代久远,都那样亲切,看到领导人们住的房间,尽管装饰简陋,但为他们将毕生奉献给党的事业而让我们心潮澎湃。

  从会址红楼到会议陈列馆,从“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到“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从一件件历史遗物和图片影像资料到一幅幅身临其境的场景画面,文物旧址实物和现代光影技术以自己的方式竞相诠释着历史,让我们深刻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革命精神;深刻感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懈寻求民族发展道路的崇高革命信念;深刻感受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敢于坚持真理,坚决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的革命气魄。

  遵义会议用短暂的几天揭开了共产党历史上新的一页,那漫漫长夜中的点点星火,就像长征漫漫长路上的指路明灯,照彻了革命荆棘路,照彻了中国革命的未来,让遵义会议精神,在历史的浩淼星空中,永放光芒。

  走出会址时,我再次特意环视四周,不由肃然起敬。遵义会议会址在参天绿树的掩映下,如此神圣,却又不失灵秀。她虽身处如今的闹市,却难得闹中取静,就这样被青山衬托着,被碧水环绕着,在这样的风水宝地中,见证着遵义昔日的辉煌与未来的腾飞。

  告别遵义会议会址时已夕阳满天。绚烂的黄昏将周围的景致衬托出一片温馨的橙红,夕阳下的遵义会议会址披着金装,无比辉煌。我依依向她挥手作别,默默地念着:“青山作证,遵义会议,永放光辉。”

  作者简介:刘雄,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新化县政协民进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