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的茅田

作者杨亲福2023-04-05 17:32:21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茅田是紫鹊界山系中一个古文明村落,也是今天新化县文田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为梅山峒蛮聚居地。它周时属于荆州,春秋战国属楚地,秦属长沙郡,汉属益阳梅山地,后汉属昭陵,吴属高平,宋属新化县,全国解放后属新化县。

  茅田曾为苗、瑶民族居住地。在茅田,苗、瑶民族曾与朝庭对抗达七十余年。宋朝始,文田民族逐渐被汉化。至明万历年,茅田属于永宁七都,清属永靖团,民国属锡田乡,全国解放后依次属文田人民公社、文田乡、文田镇。

  清代,茅田辖坪上、楼下、大横沙、道观、横江庙、大田、桥坪、荆竹坪、青京寨、上横溪、井溪、横茶源、董家园。

  《新化县志·舆地六》对其地貌记载:“茅田村,县西八十里,广三十里,袤三十里,东界麻罗村,东南界金壁村,南及西南界锡溪村,西界奉家村,北界鹅塘村,有云溪,自锡溪流入至双江口;有文澜溪,即横江,水出道观下,有赵溪,出牛牯亭,大藤溪,一源出沙坪,一源出上横溪;小藤溪,出旗山,注文澜溪;有沱溪,出尖石,入锡溪;有沧溪,出楼下,注沱溪;有元溪,出后寨白沙坪流入奉家村。有后寨,西南属于纸钱界;东北为旗山,山西北为鹅塘土坪;自纸钱东别为道观山,又北为青京(巾)寨,为狮象山,二山对峙,文澜溪从中流出,为村内奇景;自后寨东,别为石羊寨,山势峭拔。”

  清道光《新化县志·艺文志》载:“秦时冯君者,避秦乱潜身于滋,负岩为居,撷草木果蔬为食,后不知所终,有心者构天云庵以祀之。”这表明,秦朝及其以前茅田就有人类活动。

  茅田西有紫鹊界,紫鹊界背后有竹子界。竹子界后面有个山窝,宜人群居,人们在这个山窝里发现了民居遗址,共四十八个,经考古专家鉴定,均为瑶人屋场遗址。紫鹊界山系中,有风吹巷,其坳上,有瑶人街遗址。这表明,茅田地域的古代,是瑶人聚居的地方。

  最先进入茅田地域的汉人应该是罗姓人。宋太祖建隆年间,江西吉安泰和县圳上人罗一松,携子彦一、彦二、彦三及其家族百余人到达新化炉观乌石,罗彦一最后定居茅田楼下。

  珠公是新化罗姓的鼻祖。从珠公到新化始迁祖一松,经历三十六世,跨一千一百多年。罗彦一几经周折才最后定居茅田沧溪,即今楼下。

  彦一在楼下兴修了沧溪庙,在庙前栽了一棵香樟。这棵香樟如今是参天大树,其生命过程,充满传奇色彩,是善男信女膜拜的神树。从前,张、刘、王三个伙计在四川做生意,三年后,张说要回老家,并对刘、王说,二位若想发财时,就去永宁沧溪。后来,刘、王真去了永宁沧溪,遇见一金屋,住了进去。金屋主人好酒好菜招待客人,还打发每位客人一担红油。走时,主人嘱咐客人:一直往前走,千万莫回头!刘、王两伙计好奇,忍不住回头一看:金屋变成了一棵樟树!正疑惑间,两担红油全倒了!刘、王二人突然呕吐,吐出来的全是虫子!原来,樟树变化成张、刘、王三个伙计在四川做了三年生意,其间,樟树死去,他们回来,又活了!相传,樟树是始祖罗彦一的化身。时间推移到了民国时期,国家遭遇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古樟一条水桶般大的枝遭遇晴天霹雳而折断,殷红的血液染红了沧溪河,继而,古樟突然死亡,死亡了三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发新芽,复活了!人们说,樟树参加了三年抗日战争。

  彦一公后裔罗福波,撰写了《祭古樟文》:“维公元二00四年,岁次甲申,孟夏谷旦,楼下村民致祭于神树前曰:万物有灵,乃天地之造化;千年古樟,得土壤之菁华。六爻清净,挹紫鹊之清流,四季葱茏,钟山川之灵秀。吐新枝,兆丰年,岁岁信准;抗倭寇显英豪,臂痕尚在。曾死而复生,千古奇闻;又复孕新枝,世所罕见。昭南穆北,受香烟于千秋;春露秋霜,护黎民于百代。秉录记载,勋业已成。今逢盛世,时遇尧天,歌古樟树于沧溪之野;开创伟业,谱写新篇,颂德政于厚土之颠。今乃初夏之季,下种繁忙之时,遍地青苗葱绿,众望五谷丰登。既为千年灵树,定护四方黎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六畜兴旺,百业昌隆。祈求神樟之灵异,保佑村宅之安灵。不忌鄙俗之词,聊表至虔至诚,伏惟尚赏。”

  罗彦一的九代孙之一罗东甫,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日,东甫在香花荡的一个山上放牛,在草地里睡着了,梦见一白须老翁对他说:“这是长奶婆婆睡的地方,你睡在这里做什么?快起来!”连续三天,都在同一时间入睡,入睡后都做着同样的梦!东甫觉得蹊跷,便朝着梦中白须老人来回的方向去寻找女人。他不畏艰辛到达四川,遇见一位讨米的妇女,掏出一个雪白的长奶来,甩过自己的肩膀,让自己背上的孩子吃奶!东甫一打听,这女人姓舒,是位寡妇。东甫便把这妇女母子带回家里成婚。长奶婆婆给东甫连生五子:仁叔、义叔、礼叔、智叔、信叔(夭折)。罗仁叔有一个儿子,叫罗华仲,有三个孙子罗原富、罗原福、罗原禄。如今,茅田有华仲公总祠堂,楼下村有罗原福、罗原禄分祠堂,都是当地重要的家族文化殿堂。

  据前清《新化县志》载:“罗华仲,元英宗至治间,官镇抚司,有勇略,时品溪苗贼为乱,华仲督兵剿之,身先士卒,众寡不敌,战没高平十二牌,事闻朝庭嘉其忠,予以世职,子原富荫袭柳州抚镇司。县西文田、楼下、坪上聚族而居者,皆其裔也。”

  罗元鲲在《罗氏通谱》东甫公传中写道:“楼下沧溪,盖当时新、隆、溆三县交界之处,崇山複岭,苗瑶杂居,颇难为治。故开县后所立五砦,在永宁或接永宁境。我先人因环境关系,难以久居,或不时移往。东甫公生于南宋理宗之世,思念先人旧业,又喜其地境百数十年之文化渲染,可以安居,特发扬而光大之。于以田园,于以室处,于以丘墓,而永宁遂为我祖固定之所。东甫长子生华仲,罗华仲官居镇抚司,为朝庭捐躯。长子原富荫袭父职,为罗氏在新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富定居茅田,生了两个儿子:必荣、必才。必荣徙外。必才生有四个儿子:子忠、子旺、子赞、子海。后人对其繁衍生息概括为“旺公旺茅田,赞公站两边,海公把水口,忠公往外迁。”

  罗断司的故事:“断司”是官衔,相当于正七品官衔。罗断司叫罗文绮。罗文绮明弘治十二年已未出生。据嘉庆新化县志记载:嘉庆时,罗文绮通过科举考试,以例贡身份进陕西行都任断司,后迁江西省吉安府推官,署兵备道课最按院,负责断事和训导之职。朝庭传闻新化会出天子,特派罗断司回新化破坏风水、斩断龙脉。因此,他在茅田带领百姓把弯弯曲曲的河流攺直。罗氏族谱中有歌颂他品行的联语:拜命抚边为天道,隄防社稷;辞官守制威严君,造就箕裘。

  明永乐十二年,茅田人罗普通、罗普道两兄弟,崇信真武祖师甚笃,每年都要去武当山进香。年逾古稀,两人感路途遥远,惊风烛残年,恐病魔染亡,难以归骨,始萌辞神之念,随将历届裹香手帕,密置神座,表示不再豋武当山进香之意。两人走下武当山,回头翘望山顶,见到白旗一帜,飘扬空中。一时间人皆见之,共疑为盗匪窃据标帜。遣人登山视之,逾近逾小,临其顶而旗失,而渐远渐大,遥望则高高飘扬,往返数次皆同。兄弟往家里赶,白旗尾随,在空中飘扬,兄弟倍感神奇。回到茅田,白旗在地平线的最高山峰上盘旋。兄弟爬上山巅,只见树梢一白旗,取下一看,原来是兄弟在湖北武当山置于真武祖师神座的历届裹香手帕相连在一起!知是神意,兄弟为首建了庵堂,置祖师圣像以祀之,并更山名为白旗峰。有联曰:

  白马行空威显祖师济世,旗幡扬殿恩沾百姓消灾

  祖德敷天下,师道贯古今

  如今的白旗峰,是紫鹊界风景区一张靓丽的宗教文化名片,寺内常驻和尚叫罗崇凡。

  宋朝后,国立学校有国学、府学、县学;私立的学校有书院、社学、义学和私塾。茅田的义学和私学有萃英义塾、松竹斋、四香书屋、文昌宫。相传,谭人凤在这些义学或私塾讲过学。

  四香书屋座落沧溪,为罗彦一倡建。传游子岱、魏源、罗澍苍、罗仪陆、罗启蘭、罗永绍都在此求学。

  那时,学生也有户外活动。谭人凤喜欢带着弟子游石羊寨。石羊寨山顶有一个垂直往下的熔洞,是火山遗址。人们通过想象,赋予了神奇的故事。传说洞内有一只金羊,凡地方办红白大事需要碗筷,可进洞子里去借,要多少有多少。因为一个惹事老借了碗筷故意不还,致使金羊升天了,还封了洞口。封洞的乱石高高耸起,俨然一支倒插的毛笔!被谭人凤称为文笔峰。

  罗澍苍是“四香书屋”的学生。他七岁春游石羊寨,遭遇狂风暴雨而躲进茅草棚子,吟诗一首:“此处茅屋一座,却被狂风吹破;我欲栽云补之,老天叫我莫做。”先生不禁脱口而出:“神童!”

  罗澍苍最喜欢作诗。他的诗作,都源于对周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想象。一次,他进山溪中捕鱼,不但捕到红鲤鱼,而且联想到山溪“出龙”的故事,便想出了诗句:“未变蛟龙意若何,年年空对旧山河。暂将浅水藏金甲,只待风云起巨波。”

  一日,山洪爆发,他在上学路上面对滚滚山洪,就有了:“昨日河水清,今日河水浊,水浊岂无因,神龙从此过。”老师、家长和族老,见他聪明伶俐又有抱负,便都鼓励支持他继续深造。他不负众望,考取了京师大学堂。

  在清朝,雍正设立学政,学政又称为“学台”,每个省设一人,主持省内的院试。“学台”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其自身素质也都比较高。辛亥革命时期,罗澍苍在广东任“学台”。

  罗澍苍天生一头红发,加上官至“学台”,后人称他“红毛学”。

  罗澍苍就义时,三十九岁。

  再讲讲茅田私塾的一位先生谭人凤。提到这个名字,有人就会想起黄兴的诗:

  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不错,就是这个“此复神州第一功”的谭人凤!

  罗氏族谱载:“茅田罗世松,字元良,官从九,由国学捐二品副将,清光绪甲午同大制军魏光焘入山海关,以军功保奏,赏戴花翎,己亥部覆即用。配郑氏,生二子一女,女适同区福田村陆军上将长江巡抚使谭人凤。”谭人凤是茅田的女婿,他长眠在茅田,其坟墓距文田中学不到五百米。

  谭人凤有兄弟六人,他最幼。家庭世代务农,父亲一家人,只有少许田土,自耕自食,勉强糊口。他因有兄弟的帮助,得以入学读书,并考取秀才。

  谭人凤与罗氏生有子女四人,即长子德甲(一鸿),次子德金(二式),三子三星,早夭折,四女四巽。后娶扬州卞氏,又生子女四人,即五子德揖(五武),六女德顺(六娃),七女德宜(七娥),八子八骏,幼夭折。

  茅田村何家湾的罗承璠是谭人凤的朋友。罗承璠家在老马塘有片山林。年轻时的谭人凤喜欢爬山,每次来玩,都要约罗承璠去老马塘游山。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两人爬到老马塘的山上,谭人凤感慨:“这里独好!”

  “我送给你!”罗承璠脱口而出。

  “我常想,我百年之后一定归位家乡的热土。那我笑纳了!”

  二次革命失败后,谭人凤儿子谭二式与曾传范、罗树沧等在益阳组织机关,树帜讨袁,事泄失败。一九一六年,谭二式逝世,归葬茅田老马塘山,即如今的谭家山。

  一九二0年,谭人凤病逝上海,遵遗嘱,归葬茅田老马塘的谭家山。成为千古奇事的是,其灵柩进入茅田四十八重水口山时,晴天一声霹雳,石羊寨的“文笔”开裂!如今看到的“文笔”是开裂后的文笔。当然,这是传说。

  谭人凤的灵柩,是横着推进山底的,立的是无字碑,加上谭一鸿的碑,共三块。因此,一直未遭盗墓。

  作者 杨亲福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