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关工委携手仁和社工为下一代精神成长赋能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的课堂上,“五老”代表朱分永再次讲起奶奶徐解秀与“半条被子”的故事。台下,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泪光,红色的种子在这一刻悄然扎根。
在汝城大地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代代相传。如今,面对全县63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50余名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汝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汝城县关工委”)牵头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携手仁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仁和社工”)联动发力,以红色基因铸魂、专业服务暖心,为山区青少年搭建起坚实的精神成长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汝城沙洲时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

高站位领航,以责任担当为成长定向
在县关工委执委主任朱光生的带领下,团队始终将青少年思想引领放在首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总书记视察汝城沙洲时“你们今天是棵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务实的育人行动。这种担当,体现在政治引领、时代关切和教育补位三个方面的深度践行中。
2023年,县关工委组建专题宣讲专班,由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见证人朱分永带头,深入全县中小学开展百余场宣讲。朱分永以亲耳聆听的真切记忆,将领袖的关怀传递到每一间教室,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期许成为山区孩子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的性格孤僻、学业厌倦等问题,县关工委牵头开展全覆盖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推动建立“县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机制。三年间,联合“五老”、党政部门和爱心人士开展关爱活动25场,服务6800余人次,其中仁和社工提供专业心理服务达2200小时。
为弥补应试教育对人格培养的局限,县关工委带领“五老”和社工精准补位:“五老”代表黄灵林带领仁和社工团队开展家庭随访5265次,在儿童之家组织安全自护、红色研学等活动92场次;争取“少年硅谷”项目在三所红军学校建成创客室,为幼儿园引入“未来魔方”人工智能启蒙项目;联合团委开展“关爱你我他”身心健康行动,协同妇联完成75场线上家庭教育宣讲,服务6425人次,提供个案咨询157个。多元服务让孩子们在分数之外,收获了道德滋养和人格成长。

深情怀铸魂,用红色基因滋养初心
“五老”群体以本土红色资源为教材,用亲身经历与深耕研究,让思政课变得有温度、有力量。他们就像红色故事的“活载体”,让革命精神从史料走进孩子心中。
“半条被子”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分永,是红色故事的忠实传承者。他常向孩子们讲述奶奶口中的寒冬记忆:三位女红军与缺被少褥的徐家抱团取暖,临别时将仅有的棉被剪成两半相赠,奶奶那句“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让在场每一个孩子都懂得了初心的重量。终身深耕本土党史的徐宝来,则把“一张62年的借据”故事讲遍全县校园——红军长征途经延寿瑶族乡时,农户胡四德捐出105担稻谷支援红军,红军留下借据承诺偿还;1996年借据被发现后,当地政府即刻双倍兑付,这份“军爱民、民拥军”的诚信佳话,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军民鱼水情。
致力于少年毛泽东研究的阮彦才,用PPT将伟人故事送进校园。从“独坐池塘如虎踞”的少年意气,到“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远大抱负,他的讲解让孩子们不仅能脱口而出经典诗句,更能读懂 “胸怀天下、发愤图强”的精神内核。如今,在汝城中小学,红色故事已成为课间讨论的热门话题,革命基因正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专业化赋能,用精准服务守护心灵
如果说“五老”是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仁和社工就是孩子们心灵的守护者。他们以专业视角在宣讲中排查需求,用科学方法提供精准服务,构建起“排查—建档—服务—跟踪”的全链条关爱体系。
针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工主动对接民政部门,确保每一名孩子都纳入福利保障体系,同时链接公益资源解决特殊困难;为6300余名留守儿童建立动态档案,推动政府为其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筑牢安全防线。最动人的是心理服务的温度:社工通过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为263名有心理困扰的孩子提供持续帮扶,开展67个小组活动惠及2871人。曾经眼神滞呆的自闭儿童重新绽放笑容,情绪暴戾的叛逆少年学会理性沟通,这些转变的背后,是社工2200小时专业服务的坚守。
聚合力增效,让优势互补结出硕果
县关工委的政治统筹、“五老”的经验优势和社工的专业能力,形成了“1+1+1>3”的育人合力。“五老”用阅历让红色故事可感可触,让思政课告别“枯燥说教”;社工用共情和专业为孩子驱散心理阴霾,让关爱不再“浮于表面”;关工委则通过上下协调,让每一场活动都能落地见效。

三年来,这支特殊的育人队伍走进全县所有中学及部分小学,开展“铸魂育人”红色教育69场次,覆盖38000余名青少年。在政府表彰会上,在家长感谢信中,在孩子们作业本上“长大后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的留言里,这份成效愈发清晰。
夕阳映初心,青春逐光行。“五老”用岁月沉淀的情怀照亮前路,社工用专业务实的行动守护成长。在汝城这片红色沃土上,这场“银发”与“青春”的接力,正让一棵棵小树苗沐浴阳光、扎根沃土,终将长成支撑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