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都江堰

作者刘雄2023-07-29 15:26:29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在荣华中学读高中,谭老师教地理。

  地理课上,谭老师说:我国最早的重大水利工程,是长江上游,李冰修的都江堰。未修前,是年年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后来我当了老师,在教学生时,也要教这一课。

  再后来,我转行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采访水利部门时,也经常说起这事。都江堰一直和纠缠不清。

  多年来,我就一直向往着能参观一下这个造福万代的伟大工程。

  都江堰,是李冰父子“无坝引水,自然灌溉”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雄踞于岷江中游。

  岷江发源于四川岷山的弓长岭,途中吸纳汇集无数小溪支流,形成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滚滚江流,气势磅礴,颇为壮观。

  岷江的下游是肥田沃土的成都平原。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秦昭王时,秦国蜀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为了引岷江水灌溉农田,受益百姓,造福子孙万代,他们率领当地人民在这里修建了都江堰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分为三部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

  鱼嘴分水堤系重中之重的主体工程,位于工程之首,它像一把寒光闪闪、神奇无比的利剑,将奔流出高山峡谷的岷江劈开一分为二:向左流的称为内江,流向灌溉区;向右流的称为外江。

  飞沙堰起着排泄河卵石的作用,使大量泥沙自动排进外江,以保证流向灌溉区的江水清澈纯净,防止泥沙淤塞堵住渠道。

  宝瓶口则起着泄洪分流的作用,控制内江的水势。它是在玉屏山脉之尾切断后形成的,切断后分离的土丘则被世人称为离堆。

  客岁盛夏时节,顶着灼灼似烙、蒸蒸如炙的金阳,我们一家就拥入了都江堰清凉的臂弯里。

  刚跨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烁彩溢光的离堆古园,轩敞的园中,

  青林丛丛,云影簇簇,一尊尊威严的治水名贤的塑像犹如卫士般看护着这片土地!路畔小沟引流,溅溅有声,如诉如唤,沁人心脾。

  堰功道尽头,伫立着伏龙观。

  陡峭的台阶铺满着巍峨之息,其间李冰石像与堰功道的青铜雕像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画卷。

  登上伏龙观,沿江西北而望,是飞沙堰与分水鱼嘴,东观宝瓶口,又可看滚滚岷江汇向南桥繁华地。

  此三处是都江堰三个最主要的功能成分,也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治水理念的最生动写照。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悲壮的生命生存史。为了能够吃饱,便有了耕种,便有了战争;为了能够安居,便有了河堰,便有了村落。

  其间,危机、辛酸、困苦,连连不断,生存遭遇的尴尬无遮无掩,赤裸裸地横亘在生命的路途。

  都江堰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水利工程,它一定饱含着人类向前奋进的种种心志。

  沧桑也好,凄凉也罢,都有人类割不断的情怀。

  这种情怀置生命百年于思想之外,将希望寄存于百年千年之间,念想着子子孙孙,是一份十分遥远的人类诉求。

  千年逝去,寒来暑往,李冰与都江堰始终一直矗立在这里,守护着这方水土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李冰,就有了抹不去的都江堰。

  作者简介:刘雄,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委员、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