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家访:用科技点亮留守儿童的文化之光

作者杨红2025-03-20 20:52:34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一场以“数智家访”为核心的农村教育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面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断层、技术断层和评价断层,湖南师范大学春华学校联合多方力量,探索出一条以“希沃+非遗”三阶模型为核心的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成功激活了数万留守儿童的文化基因。

  痛点:省教育厅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娄底农村留守儿童非遗知晓率仅为2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3%的家庭缺乏文化传承意识,41%的家庭没有智能终端设备,教师家访也大多流于形式,难以触及学生内心。

  破局:针对这些问题,春华学校制定了《心手相牵·关爱同行》行动纲领,组建了由教育专家、技术骨干和一线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阶闪光”家访模型。

  第一阶段:靠近光——数据导航精准家访

  AI学情预警:利用希沃课堂行为分析和心理测评数据,生成《家访需求雷达图》,精准识别学生需求。例如,系统预警五年级留守儿童小明“文化兴趣缺失度92%”,教师随即推送梅山武术VR资源,成功将小明的参与率提升至89%。

  文化资源预植入:家访前三天,通过微信群向家长发送“湖湘文化资源包”,并以趣味问答积分制提高家长打开率,从28%提升至76%。

  智能路线规划:利用腾讯地图API和家访需求优先级,生成最优路线,节约教师62%的路途时间。

  第二阶段:成为光——五育融合深度唤醒

  VR场景化家访:使用便携式PICO Neo3设备,向学生和家长展示梅山傩戏、竹编工艺等虚拟场景,让文化触手可及。数据显示,祖孙共唱方言山歌的比例从传统家访的11%提升至73%。

  非遗挑战任务卡:根据学生能力分层设计任务,例如用芦苇编织书签、录制方言故事短视频、设计AI梅山武术跟练程序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语言智能和数智素养。

  闪光成长公约:家校签订公约,约定家长每月陪孩子完成一项非遗实践,学生每周上传一个闪光瞬间。数据显示,公约签订率达95%,履约率达82%。

  第三阶段:散发光——生态共建长效辐射

  动态评价体系:建立“闪光指数雷达图”,从文化认同、实践力、创造力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已有3名学生获评“湖南省非遗小传人”,并获得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加分。

  校企社三环联动:三一重工捐赠VR设备,娄底移动提供5G流量包,非遗中心认证实践学分,优秀作品纳入“文化润校”资源库,形成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

  抖音快手传播矩阵: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湖湘文化,#湖湘小传人话题播放量达1200万次,3个作品被央视三农频道转发,实现了文化出圈。

  成果:该模式已超前2年完成《湖南省“非遗进校园”工程》覆盖率目标,并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认证,被《潇湘教育》头版报道,教育官网全文转载。

  未来:春华学校计划在2025年将“数智家访”模式覆盖经开区所有农村学校,培训教师300人,并开发“闪光指数”省级评价标准,推动中考综合素质改革。

  “数智家访”模式的成功实践,为破解农村教育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让教育公平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作者 杨红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