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坚持“四个高度”注重 统筹做好娄底“三农工作”
近年的三农实践表明,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市域乡村振兴具有普遍进步意义。尤其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9月9日举办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的会议精神。强调以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质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娄底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有了根本遵循。这有利于从历史维度上,对“三农”统摄市域社会变迁与转型本质属性形成深刻把握。且以“四个高度注重”,谱写出乡村振兴娄底新篇章。
高度注重粮食安全,突出稳产保供功能
娄底市立足市情实际,多措并举确保多种粮、种好粮、产优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控,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占补平衡责任机制,凸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治属性。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自2021年以来,娄底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3.69万亩,其中2021年18.62万亩,2022年19.65万亩,2023年15.42万亩。今年继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认真落实种业振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率达100%。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服务,实现91个乡镇农技员全覆盖。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导向作用,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90%。近3年粮食连年增产,年均粮食种植稳定360余万亩,总产150万吨以上。
高度注重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娄底市把人居环境提档至“一把手”工程,实行“三点抓”(挂点、节点、时点),直到抓出成效。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建设、梯次推进、迭代升级的路径,突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市级美丽乡村72个,同时争取高登河沿岸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娄底市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并有娄星区万宝镇槐柳村、涟源市三甲乡新玉峰村、冷水江市金竹山镇麻溪村、新化县吉庆镇张家岭村、娄星区杉山镇镇南村等18个省级美丽乡村。加强文明治理,发布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减轻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支出负担。持续巩固农村扫黑除恶成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化机制。
高度注重品牌带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娄底市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60%。加强“三资”管理规范化,紧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涉农惠农资金发放、乡村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等关键领域,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目前完成率近70%。培育龙头企业特色化,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创建有省级现代特色农业园1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片3个,农产品有5个全国驰名商标,34个湖南著名商标,“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超245个,截止2023年底,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61家,市级286个。推动新化红茶、新化黄精、小水果等产业的“延链伸渠”。
高度注重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娄底市抓实党建基础,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深化实施直播带货培训,实现乡镇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轮训全覆盖,引导下沉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作用,加速形成人才团队。依托各市县区红色资源,构建红色党建文化圈,打造了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李聚奎故里、贺国军纪念馆等党建示范点,重点打造10个村实现“一村一品”。娄星区杉山镇同福村成功申报省级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创建,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00万元;且成立党建加强班,以“组团式”帮扶赋能娄底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要素资源,做好红色文旅文章,努力让红色村庄焕发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作者:杨萍 娄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市乡村振兴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