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母文化,本质是“挚爱”若山
7月11日上午,晨风中的珠山公园管理处,已然被绚烂阳光揉捻成爱的“芯片”。娄底市贤母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莉华组织的“好家风贤母文化交流会”,在“孙水潭泮默默香,七月流火送清凉”的世界里,接受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洗礼。其“贤母全国征文”颁奖活动,也在市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干部陆家康和市文联主席杨九有、市人大副秘书长曾敏、市政协文史委四级调研员李志和及市民协主席袁杰伟的共同见证下,温暖而质朴地进行着,成为珠山东门小暑最庄重的点缀,造就着于右任所书“圣人心日月,仁者寿山河”的氛围。曾敏做“四个家风”分享;杨九有作加强“七个基地”建设的总结讲话;陆家康深情寄语,倡改“贤母公园”,唱响“贤母之歌”,写好“贤母之书”,打造“贤母名片”。
贤母珠山,绿荫如盖,凉风悠然。树林梢间,蝉鸣喧喧,燥热烈焰,清凉一片。不远处的孙水河流水潺潺,清澈底见,鱼虾戏变。碰撞流湾,掠过龙山;登高远眺,起伏连绵,让母爱光辉如水银泻地;绿茵缭绕,月落乌啼,如梦如幻,光照山川。
贤母文化,它的每一个字都在挽留和凝固温暖。那么。其最本质的“挚爱”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于多数人来说,“挚爱”的可能应是他人生“度过”的初始方式。而今娄底,当人们说起“贤母文化”时,应不只是“母爱”的智慧发不发达那般简单,也不只是双峰永丰葛健豪式的“共产党圣母”。因“贤母”指的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为当今世界提供着生活的范本——这里有一群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义无反顾地守护着“国之贤母”的时空,并有笑有泪地奉献着,像守护家园一样,为新时代供给着精神资源。
其实,人所面对的一切“爱”的问题,千多年来也未从变化过,无非生死、爱恨对错、存在与消失、短暂与永恒等等。它所关注的重心,或爱抚或精诚,或牺牲或占有,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并由此而升华出文学的母题——去引领人们借用文学的光芒,努力关注作为人世间最本质的爱的源泉,让爱的力量铺满生活。
贤母文化研究发现,其认识论有着它自身的理论维度,有着以观念方式把握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有着对当今娄底文化课题选择的决定性意义,有着从历史角度认识贤母文化发生发展的现实意义,有利于阐释贤母文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贤母文化生成的内在动力机制。确立了它有品位的本体性,进而推动在全社会积累重视贤母文化的群体共识。
历史似乎定格了古今多位贤母的跋涉与前行的身影,人们似乎都在倾诉由衷的景仰和对母爱的虔敬。千年贤母史,写下了民族争取解放与复兴的壮美,写就了湘中儿女的情感与心灵史。百年母爱史,它彰显了温润主义、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并行,有望在碰撞与交融中抵达伦理审美的高度,以让贤母之光穿越历史而照亮未来。
近年来,贤母文化研究会以传承家风家训为抓手,推动贤母培养,构建传播平台,凝聚母爱精神,为娄底“心气和顺、生活和美、社会和谐、干群和鸣”的治理建设做出了贡献,赋予了“贤母”文化新的内涵,成为了娄底当下的一个文化意外和党建红色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作者 杨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