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村香火龙:造型独特意蕴丰富

作者朱忠达 朱海燕 何健铭 朱春胜2024-05-06 20:06:54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一条龙、两头狮、一个绣球、盏盏龙灯……全程互动,互相辉映。同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焰火升腾……整条龙在夜空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气势磅礴,舞动时腾挪跳跃,栩栩如生……在汝城县城郭村留存着这样一种舞龙形式——香火龙。

  城郭村位于汝城县南的泉水镇,距离县城约十公里。据历史记载,城郭村是东晋年间“庐阳县”(现汝城县)县府所在地,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建县,历经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四个朝代,建县约380年。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汝城香火龙已在城郭村传承1300多年,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传说,由于连年水灾,民不聊生,乡民扎草龙烧掉,以求消除水灾,扎制稻草龙便成为民俗沿袭下来,成为一种民俗娱乐活动。每年新春、元宵佳节之际,村里举行舞龙活动,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汝城香火龙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 长度分为7、9、11拱等,最高4米多,最矮也有2.5米 。城郭村香火龙历来别具特色、自成一派,凝聚了城郭村先祖们的聪明与智慧,承载历史且寓意深远。

  城郭村香火龙是五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首尾相连,由朱氏宗亲共同合作扎制而成的,一般农历年前的十二月各房(宗族中的“房”指的是房支,简单地说,自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会按分工扎好本房负责的部分。开阔敞亮的祠堂是扎香火龙最好的场地,村里的老人是手艺最为精湛的传承者,春节期间外出打工回乡的男人们也是制作的主力之一,妇女们在旁边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工,小孩子则聚在一起饶有兴致地围观,一条龙的制作前前后后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把全村男女老少都粘在了一起,享受这同一个梦想所带来的乐趣,也是同一个宗祠的人们对美好的朴素追求。城郭香火龙由:龙头,福鹿、玉兔、彩蝶、凤尾五节组成。千百年来,凡举行舞龙活动,均实行“五房派扎制”,具体分配如下:建立房,扎龙头加一绣球;位立房,扎福鹿加一狮子;盛初房,扎玉兔加一狮子;海英房,扎蝴蝶;永林房,扎金凤;各部分连接处,再接一点五米左右的龙身组合在一起。舞龙当天上午,各房把扎好并已插上龙香的部分请到祠堂前,组成一条完整的香火龙。同时,还扎有舞龙时在前面引领的狮子、绣球或鱼等。

  舞龙时,由全村报名舞龙者抽签舞动每节龙;中途劳累,由每节龙的预备队员轮流顶上;龙头牵引由为本村做出重大贡献或德高望重者担当;舞龙当天,村里各家各户都会备好丰盛的晚餐,把至亲请来看龙,同沾喜气。

  今年城郭村舞龙是正月初四,夜幕降临,择吉时点火后,在祠堂前的空坪上,朝四个方位各拜三拜(村里俗称“礼拜四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方来财,子孙平安,人才辈出。

  接下来,沿着村里的环村路前行。按照预定路线分别到村里所辖各自然村祠堂前和村小学内隆重祭拜(拜三拜)。龙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旁边住户燃放鞭炮迎接祥龙的到来。有些大户人家,还给舞龙者发红包,表示祝福。祭拜完毕,重新回到出发的祠堂前把龙烧化。这时,人人争抢龙头香,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将“化龙”后的灰烬倒入江中,预示龙归大海。

  火龙浑身都是点燃的香,表演时被烫伤是在所难免的事,但是为了传承香火龙的传统,为了丰富村里的民俗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以能上场舞火龙为荣耀,让这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

  城郭的香火龙与传统的龙不同,具有意象组合的创新性,把龙头、福鹿、玉兔、彩蝶、凤尾编入龙中,包含不同的寓意。龙头寓意龙马精神、龙行龘龘,象征薪火相传、熠熠生辉,生活昂首阔步、迈向前方;福鹿左公右母,寓意福禄,象征招财进宝、人才辈出、子孙后代路路大发;玉兔寓意玉兔呈祥,象征民风淳朴、谦恭谨让、欢乐吉祥;彩蝶左雄右雌,寓意比翼双飞,象征家家幸福、和睦、融洽;凤尾凤凰展翅,寓意翱翔九天,金凤作尾,象征品行贤德,大有所为。

  城郭村香火龙具有唯一性,独创性,把龙的神性与城郭村人的心声和愿景相结合的形象;城郭朱氏五房通力配合,在团结合作中完成自己家族图腾的制作,把村民的理想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村民通过舞龙共同描绘一幅未来发展好前景、千秋万代永富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作者 朱忠达 朱海燕 何健铭 朱春胜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