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专家“手把手”教非洲农民种植“友谊田”
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塞内加尔农民种植水稻。
“You're doing great! 你做的很好!”“Watch your movement!注意你的动作!”……3月25日,星期六,双休日,通过连线,在西非国家塞内加尔波多尔省,中国援塞农技专家正在带领中国农技专家组水稻秧田里耐心的操着流利的英语指导着当地农民第一季插田前培训,当日授课的主题是《如何把秧拔好》。早早听说中国一亩地能产500公斤稻谷,当地农民怎么也不相信。当地人不用农药和肥料,管理粗放,完全望天收,一亩稻谷产量往往只有150公斤。听说中国专家讲课,当地农民赤着脚好早赶到聚集地认真听课。
培训过程中,援塞农技专家们经过前期调查,当地人种植水稻,大多数是撒播,一把稻谷撒下去就了事。少数也育秧,但移栽时,把秧拔起来后不洗秧,秧根带泥,尤其是秧田整理不融合,或者秧厢不平整,高低不平,高的地方被易晒干,导致拔秧时带出整块的泥。这样容易把秧苗弄断,运输也不方便,分苗移栽时也效率低。
针对这样的情况,专家们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解决办法。如提前灌深水,既保证有水洗秧又能把泥土泡发,拔秧时轻松些;区别难拔出的秧苗,每次宜少拔;易拔的秧苗,每次可多拔,以便提高拔秧速度。难拔的秧苗如果过快拔秧,会拔断秧苗,造成秧苗损失。如何捆秧,如何运输,专家们都在田间细心讲解。培训得到了当地农业部门的肯定,波多尔农业厅长率领技术人员全程现场认真聆听,给予中国专家高度好评。
据农业专家组组长周建鹏介绍:虽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但塞内加尔农业发展水平滞后,粮食不能自给,农田占可用耕地的比例只有30%,技术短板和理念差距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推广种植水稻技术,逐一解决当地水稻从种植、产量到运输系列难题。多年来,通过不断融入“新事务”,中国专家组为塞内加尔农业发展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也用行动书写了中塞友谊的美好篇章。(唐晖 周建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