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 走在王维的诗画里

作者刘雄2024-04-12 15:27:09
原出处:魅力潇湘网
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非借不能读也,路无志难以行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云台山,传说中称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东汉泛称太行山。

  魏晋时期,因“竹林七贤”在此相与友善,有“竹林”之称。

  东晋始称云台山,唐代亦称覆釜山,金代称云台山,清代称小北顶。

  因为云台山,第一次来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第一站红石峡。

  顾名思义,红石峡由红岩构成,岩壁呈赤红色,属中国丹霞地貌峡谷景观。赤红岩壁,每一处都是历经亿万年的地质遗迹的生动传奇。

  它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与色彩。我在意的,是它妖娆的风光,雄浑的气势,以及由此带给我的赏心悦目的真切体验。

  溪流清浅,碧潭幽深,山泉叮咚,飞瀑轰隆,我无法用准确的言语描述映入眼帘的无限风光,甚至,我所有精雕细琢的文字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景观面前都显得极为苍白。

  那朱砂一样的岩石,红红的让人觉得非常可爱。

  这些穿越历史时空的石头,早已经有了天地赋予的灵性,什么都经历了,却什么也不说,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只是淡淡地与游人对视,体现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智慧和大境界。

  在山腰间缓缓徐行,羊肠小道仅可容一二人通过。

  下面是飞瀑湍急,那腾起的水雾迎面吹来,让人一口鼻舒服的湿气。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线天”便豁然开朗。

  银白色的瀑布从天而下,水声振聋发聩,游人或仰观于峰顶,或附戏于潭水,喧闹声、嬉笑声荡于山谷。

  从红石峡出来,来到茱萸峰。导游先是对这里的景观做了简短的说明,然后说年龄大的、身体弱的,建议走凤凰岭这条线,这里比较平缓;身体强壮的可以挑战茱萸峰。

  这样一说,人群自动分成两路:一路走凤凰岭,一路奔茱萸峰。我和妻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挑战茱萸峰——来云台山不至其巅,那还算来了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道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千古传诵老少皆知的名作,便是王维在云台山茱萸峰有感而作。

  云台山的最高峰便是茱萸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教书的时候,总是遗憾未见过什么是茱萸,

  行至今日,终于有幸见到了王维诗里的茱萸以及茱萸峰。

  他们说茱萸峰是云台山最高的山峰,果不其然,乘坐景区观光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两侧经常有悬崖峭壁,深不见底,多个急转弯让人体验到了真正的过山车,穿过叠彩洞等14个人工山洞,车辆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到达了茱萸峰的索道乘坐处,索道将原本爬山的两个半小时缩短至了10分钟,让人不得不感慨科技的进步。

  行至茱萸峰,站在观景平台上,感受着四面八方的风吹来,我才终于了然那句“登高望远”的真正意境。

  未至泰山,却也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极目楚天舒”的诗意。

  抬眼望去,满山苍翠,远处云雾缭绕中,山峰若隐若现,仿若仙境。真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那山峰连绵起伏,这自然界的宏伟与磅礴,诗意与豁达直抒胸臆,这可是王维诗里的茱萸峰啊!

  从茱萸峰下行至凤凰岭,走了近一个小时的下山台阶。

  到凤凰岭的重阳阁时已精疲力竭。稍作休整,我们又登上了重阳阁,登阁远望,虽不及茱萸峰的高度,但取景间飞檐隐现,随手一拍皆是美景,古色古香的阁楼,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出口成诗的时代。

  自然界是有治愈能力的,极目远眺,疲惫一扫而空,各种郁结皆已释然,心中是汹涌澎湃的诗情画意,怪不得古人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写下了无数千古名句。

  重阳阁下来就是玻璃栈道了,玻璃栈道横亘在悬崖壁上,透过脚底的玻璃向下望去,能清晰地看到石壁上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花草,在风中摇曳,顽强且坚韧。

  巍巍太行,生生不息。

  云台山在时光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山水画廊、灵魂归处,赋予了云台山多重的魅力。

——作者简介——

  刘雄,笔名拂晓、刘家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民进新化工委委员、新化县政协常委,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少年陈天华》《腊梅花》、散文集《风飘的岁月》《拂晓》《永不消逝的记忆》、诗歌集《梅山雁语》、理论文集《过来人语》《资江夜语》《写作文不求人》等。

编辑: 卿跃飞
相关内容